永顺老司城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

时间:2020-10-09 09:09:44
永顺老司城遗址是湘西宋元明清时期的土家族土司遗址,遗址的发掘荣获“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于2015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出土了4万余件动物骨骼,本课题是在传统的动物考古学鉴定种属、统计可鉴定标本数、最小个体数的基础上,采用更细致的整理方法,对所有鉴定出动物种属的上万件骨骼逐一制作记录卡片,全面系统的收集骨骼遗存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遗址考古发掘背景,开展了肉食消费、骨骼测量、动物年龄、人工痕迹、骨器、动物病理、相关遗存分析、实地调查共8个方面的专项研究,在这些专项研究中竭力创新,进而释读出大量对动物资源利用的古代人类行为以及当时的自然环境信息,从食物的角度极大地丰富了与土司相关的社会经济生活,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土司文化的内涵。
项目指导者:袁家荣 研究员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莫林恒 副研究员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能代表项目特点的一句话: 《永顺老司城遗址出土动物遗存》是近年来少见的以单个遗址动物骨骼为案例的考古学研究报告,对动物考古学发展将起到了积极地推动及借鉴作用,该成果将为湘西土司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新的视角。

推介活动主办单位意见: 同意

专家或专业机构评价意见: 动物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是通过动物遗存来研究古代社会。永顺老司城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是在中国动物考古学不断积累发展的背景下,对单个出土动物骨骼丰富遗址进行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典型案例。——袁靖(中国考古学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 《永顺老司城遗址出土动物遗存》是湖南省出版的第一部动物考古专刊报告,可喜可贺。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系统的明清时期动物考古数据报告,丰富的老司城遗址动物遗存对于完善充实我国动物考古数据库无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袁家荣(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荣誉、影响、作用、观众、流量: 本课题是运用动物考古学的方法,多层面、多角度、系统分析研究单个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个案。该研究在鉴定动物骨骼种属、部位及测量了大量动物骨骼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开展老司城遗址动物遗存各专项研究,其中动物骨骼人工痕迹研究、动物骨骼年龄研究、动物骨骼量化研究、动物骨骼测量研究、动物骨骼病理研究分别在全国动物考古学研讨会第四次、第五次、第七次、第九次、第十次上作专题报告,其研究所得出的认识及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得到了动物考古学界的承认和好评。
《永顺老司城遗址出土动物遗存》是以单个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为材料撰写的动物考古专刊报告,报告的章节、体例内容都具有原创性,是我国最新的动物考古学研究专著。成果将从饮食、人类行为、自然资源等方面为湘西土司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新的视角,弥补历史文献资料的不足。同时也填补了以往动物考古对明清历史时期研究的空白,为考察各种野生、家养动物的历史性变化,以及畜牧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时间节点材料。
《永顺老司城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专题报告出版后马上售空,在我国开设考古专业的各高校、及有关科研院所将此书作为最新的动物考古研究专著收藏。

实施时间与目前状态: 2012年启动永顺老司城遗址动物骨骼整理,2013年列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级课题,2016年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评审顺利结项。研究成果《永顺老司城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于2018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