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东北考古工作站的新模式和新功能
以七星墩遗址考古工作为契机,为全面推动湘东北地区考古、文物保护与利用、文化及文旅融合等事业的发展,2020年4月,在省、市、县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东北考古工作站在华容县东山镇挂牌成立。湘东北考古工作站不仅具有考古与文物保护的基本职能,同时兼具服务地方社会,促进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职能,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考古力量。
该项目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主持,项目负责人为王良智;华容县博物馆作为参与单位,参加了全部考古工作;华容县县委县政府、文旅广电局等单位作为地方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岳阳市文旅广电局、岳阳市博物馆等单位亦给予协助。



能代表项目特点的一句话: “考古中国”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试验田。
荣誉、影响、作用、观众、流量:
1.七星墩遗址考古作为“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项目支撑点之一,得到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先后两次到工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对已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2019年田野考古工作入选国家文物局主编的《2019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2018年度考古资料整理和研究》作为2019年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一般项目获准立项。在《中国文物报》、《大众考古》、《湖南文物》、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表相关介绍文章10余篇,湖南都市频道、文旅岳阳等相关媒体跟踪报道,形成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2.七星墩遗址考古工作的初步成果激发了华容县从上到下所有干部群众的极大兴趣,县委书记县长经常去考古现场观摩调研,有众多单位组织干部去遗址学习文物考古知识,周边群众对文物保护利用的意识明显增强。七星墩遗址的考古工作对环大荆湖众多新石器遗址的考古研究起了带头示范作用,同时对大荆湖地区成立大型遗址公园增加了可行性。
3.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东北考古工作站不仅具有考古、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职能,同时对当地乡村文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助推剂。首先,考古工作揭示了当地5000年文明史,增强了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和属地自豪感。其次,考古出土文物的常态展览和不定期举办的公众考古活动,普及了历史考古知识,增强了文物保护意识,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再次,考古工作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岗位,如雇请当地农户参与考古发掘、、土样浮选、文物修复等,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直接带动了部分贫困户脱贫。最后,文物考古工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加了当地的曝光度,对促进当地文旅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中国地方影像志·华容志,专设“考古记”,报道七星墩遗址考古发掘情况,七星墩遗址考古工作已成为华容县地方名片之一。
4.湘东北考古工作站成为公众考古的平台。主要依托七星墩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利用公事堂、村史馆、文化广场等场地,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公众考古活动。与当地文化服务、社会教育等紧密结合,在村史馆设置展柜,实物展示当地5000年历史文化,接受当地中小学生或其他社会团体的预约参观,开展传统文化和历史教育。
湘东北考古工作站与佛寺村“美丽乡村”建设、东山镇“特色小镇”项目、华容县 “长江水岸生态休闲走廊”规划等相结合,发挥考古、文物资源的吸引力,积极探索融入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发展事业的新模式。自2018年开展考古工作以来,接待中小学生、相关学者、社会团体、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等千余人次。
实施时间与目前状态: 七星墩遗址自2018年3月起开展考古工作,已连续工作3年,目前2020年度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湘东北考古工作站2020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目前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