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重生秘籍(共五集)
作为国内首部文物保护与修复题材手绘趣味科普短视频,《文物重生秘籍》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叙事手法介绍文物保护与文物修复,普及文物与博物馆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能代表项目特点的一句话: 国内首部文物保护与修复题材手绘趣味科普短视频
荣誉、影响、作用、观众、流量:
荣获2020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项目
《文物重生秘籍》是湖南省博物馆利用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针对年青观众(尤其是80、90后)传播文物修复与保护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尝试,旨在通过短视频这种“快时尚”有趣的形式,从科普视角引领观众了解文物修复的原则和流程,有效地向大众普及文物和博物馆相关知识,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媒介的跨界演绎,吸引年轻观众关注文物,关注博物馆。
在短视频的内容制作上,将文物“拟人化”, 用鲜活的场景手绘再现、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文物修复的具体过程,这样就让文物真正地“动起来”,让文物“活起来”了,因此,短视频一经推出,便因其新颖的形式、生动的内容、活泼的风格以及适度而恰当的热点结合,不仅受到业内的广受好评,更引发了普通公众的关注与喜爱。网友蛋堡蛋宝留言“视频做的超棒啊,喜欢这种有趣味性的科普。”网友天然呆的卫小汪留言“动画整的很有意思,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网友叫啥很重要吗留言“请多出点这样说大白话的科普片吧!”
该系列短视频以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又寓教于乐的新颖形式,以及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实现了知识的快速传播和扩撒,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博物馆及文物修复工作,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扩大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
截止至2020年5月,短视频在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435万,微博及视频阅读观看量236万;短视频通过新华社向国内和海外的观众进行传播,总播放量超过1800万,仅在新华社客户端的播放量就超700万次。
实施时间与目前状态: 2019年6月8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在微博、微信及各大视频网站、新华社客户端播出,每周播出一集,于2019年7月2日播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