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英村古建筑群保护利用
一是形成了传统耕读文化的合力。张谷英村600多年沧桑岁月,遗存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米,2000多人聚族而居,其严谨神秘的排水系统,巧妙的建筑选址,清晰的家庭脉络,体现了明清民居文化的丰富蕴涵。张谷英古建筑群建筑形式和格局采用“丰”字形干枝式结构,中轴线上的“主堂”多达五进;两侧三至四个横向分支构成“横堂”。主堂及横堂皆由数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之间又以屏风、檐廊、天井和巷道沟通分隔,分则自成一体,互不干扰,合则浑然一体,聚家为族。整个建筑群运用“虚实相生”组合空间,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大智慧,是研究湘楚文化的“活化石”,有“民间故宫”“天下第一村”之誉。张氏家族在此聚族而居历经27世而不衰。当大门前“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楹联,正是支撑张氏家族延绵不绝的精神支柱。它融合了孝、和、勤、廉等传统儒家理念,历经几代人创制、修订、增删,形成16条家训、5条族戒,成为古村数百年不动摇的家族凝聚力。中纪委网站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中,对张谷英村家训族戒作了专题报道。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将张谷英村家训族戒收录其中。
二是激荡着传统景观美学的魅力。张谷英村背山面水,坐北朝南,负阴抱阳,冬日可拒北来寒流,夏日可迎南来凉风;古村在群山环绕的盆地之中,人们往返于阡陌,牛啼人喝,如诗如画,是个养心养肺的世外桃源。整个大屋有200多个天井,用于排水采光,通风纳气;留有60多条巷道,屋屋相通,既可以“晴不曝日,雨不湿鞋”,又有利于消防安全;因势制宜,逐进抬高,突出主堂,穿梁立柱,架构合理,房屋的高密度紧凑排布,尽量节约用地,注重人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正是乡土民居“天人合一”文化理念的体现。古建筑群内石狮、石柱、石鼓、石桥、石路、石井、石巷、石椅、石桌、石门框、石栏干,比比皆是。石狮栩栩如生,石柱、石鼓,雕刻线条清晰,花鼓,雕刻线条清晰,花纹多样;64座大小桥,造型别致,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石门槛上的太极图,完好如初;至于梁上、柱上、窗棂上雕刻,更是千姿百态,令人观而叹止,其中“松鹤长寿”、“竹报平安”、“麒麟龙门”、“八骏图”、“奇花异草、龙姿风态、鸟兽虫鱼,均达到了至真至美,活灵活现。无一处雕刻不是匠心独运,它蕴含着古代灿烂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人们对美追求。
三是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张谷英村距离京珠高速34公里,至长沙只需两个半小时,并建有省级公路S208旅游公路梅城线,交通便利。经多年旅游开发,张谷英景区已按AAAA标准健全配备了景区标识标牌、仿古式路灯、生态停车场、主干道、票房、游客服务中心、导游室、保安室、闸机、公厕、通讯、餐饮住宿、供排水系统、垃圾处理、孝友文化广场等设施。共计投入八千余万对古建筑群进行了专业修缮,投入一千四百余万建设起安全消防工程,并争取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2亿元文物遗产保护捐建项目。
四是文旅融合深度开发。国家非遗花鼓戏、皮影戏,省级非遗岳州扇制作等文化遗产资源以及“婚俗”“书俗”“岁俗”“年俗”等古朴淳厚的民俗民风,绣花、舞龙、纺纱、祭祖、剪纸、打铁等传统民俗活动,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定期举办以婚俗、寿庆、丧葬为主的传统民俗培训,以刺绣、雕刻、剪纸等为主的传统工艺培训,以唱山歌、吹乐器、唱皮影戏、写对联为主的民间工艺培训;镇中小学校还编写了乡土教材,开设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课程,确保传统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在张谷英品牌的统领下,打造一系列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节目,如皮影戏,或者花鼓戏这种表演形式的舞台剧等。景区先后举办了“品读潇湘”大型电视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张谷英-大云山”山地自行车挑战赛活动、“骑游淳美巴陵 探访民间故宫”第二届岳阳县山地自行车挑战赛活动、岳阳县首届农民丰收节暨张谷英晒秋文化节活动、岳阳市首届家庭文化节等系列文旅活动。




能代表项目特点的一句话: 活态传承续文化脉络,文物惠民促民生发展
荣誉、影响、作用、观众、流量:
2001年,张谷英古建筑群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张谷英村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评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张谷英村被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授予湖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示范村,2015年被评为“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和“湖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2016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7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经典文化村”,2018年被评为“湖南省文明风景区”。2019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张谷英孝廉家风传承馆建成后被授予“岳阳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岳阳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荣誉,正在申报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张谷英村家训族戒是维系张氏家族延绵至今的精神支柱,它融合了孝、和、勤、廉等传统儒家理念,形成了独具张谷英特色的“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治家格言,传世百代、人才辈出,后裔无一名贪官,被中央纪委专题推荐报道。
我处配套建设廉政文化教育“八个一”,即:
一个馆(孝廉家风传承馆);
一池荷(打造荷花池景色亮点,莲与廉谐音);
一个长廊(孝廉文化长廊);
一堂课(会同县委党校将张谷英的孝友文化与纪监委的廉政文化相结合,打造《弘扬孝友家风,涵养初心使命》主题讲课,被省委党校评为“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精品课程”);
一台戏(由县文化馆将原戏本与张谷英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亲家相遇张谷英”);
一把扇(张谷英芭蕉扇业清风扇);
一本书(张谷英管理处与民间作家共同撰写的“民间有个张谷英”);
一张宣传折页(与县纪监委共同制作家训族戒折页)。
通过开展张谷英村孝廉文化体验活动,通过“明家规、寄家书、重家教、懂家礼”四大主题活动展示张谷英家风。 我处还聘请本地文人学者开设孝友文化讲堂,深度解读张谷英村家风传承及传统孝廉文化,开馆以来,共接待参观人次62万人,包括家庭组团游览、中小学研学旅行学习,并多次接待省市领导及相关干部进行廉政文化学习教育,县纪监委在张谷英村开展“扬清风正气,传孝廉家风”廉政教育系列活动,吸引了其他县市区部门单位参加学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张谷英村的保护开发吸引了大批游客、学者参观游览,极大的促进了本地旅游经济发展。目前张谷英村从事餐饮、接待、导游等旅游业从业人员近1500人,许多在外务工、经商的村民也回归家乡寻找商机,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保护开发前的3000元上涨至2020年2.6万元。张谷英村民70%的收入、村委会8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旅游业,每年村委会在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和公共管理上的投入都在150万元以上。群众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保护文物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也有现实经济价值,目前全体村民已形成了保护文物、珍惜文物的社会共识。
实施时间与目前状态: 文物保护项目逐年实施,目前张谷英村古建筑群已完成主要游览线路的修缮内容,通过文旅融合的民俗节目及本地孝友文化发掘吸引国内外游客参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