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故人来》第四期“稻花香里说丰年”

时间:2020-10-10 22:35:00
《似是故人来》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的首个大型实景文化类深度访谈节目。节目从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的第一视角出发,以社会文化现象、热点文化问题为切入,通过“走访+对话”的节目形式,剖析中华文化的真正内涵。《似是故人来》第四期“稻花香里说丰年”节目中,王晓辉与袁隆平围绕杂交水稻最新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对青年人的寄语等方面展开探讨,对话中金句频出,引发公众思考。
杂交水稻,这项让袁隆平先生为之付出了毕生心力的事业,一次又一次刷新着水稻亩产的奇迹。在杂交水稻综合实验室,通过王晓辉与王伟平以及几位青年科学家的探讨、互动,观众们得以一窥那些为超级稻事业保驾护航的科研团队的日常。
同时,为更深入了解古老的稻作文化,探索其赋予中国人何种特质,王晓辉与玄松南在隆平水稻博物馆,围绕水稻种植发展脉络的三个重要节点(发现水稻实用性、发明江东犁、发展插秧和育秧技术)展开畅聊。以稻作文化为重要代表的中国农耕文明,底色正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精耕细作,也阐述着中国人一种朴素的辩证思想:既顺应天时地利,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一碗米饭,看似普通,其中却凝结了自然的馈赠、祖先的智慧、农民的汗水,以及科学家的辛劳;一碗米饭,不仅有其本身的重量,更承载着厚重的中华历史和文明。

能代表项目特点的一句话: 通过“走访+对话”的形式,剖析中华文化的真正内涵,展现中国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荣誉、影响、作用、观众、流量: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电视媒体、视频播放平台同步播出,观影人数超过千万,观众通过对话,感受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人格魅力和科研精神;通过走访,了解了国内首家以水稻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同时,节目通过对深耕细作的农耕世界的探究,让观众获悉水稻悠久的耕作历史、了解水稻先进的栽培技术、懂得水稻艰辛的生长历程、感知水稻科技的巨大成果,以此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并内化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文化自觉。

实施时间与目前状态: 《似是故人来》节目第四期“稻花香里说丰年”已于2020年8月11日晚21:20在中国网、江苏卫视、爱奇艺同步播出。节目中,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特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伟平,水稻文化学者玄松南,带领观众一起走进以精耕细作为底色的农耕世界,一起蛙鸣鱼跃品稻香,稻花香里说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