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醴陵市博物馆通过“总—分馆”模式让藏品“活”起来的探索

时间:2020-10-10 14:49:15
醴陵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现有藏品2992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6件,二级文物132件,三级文物1366件。近年来,在馆领导班子带领下,通过场馆建设和整合文物景点,结合醴陵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坚持文物资源向社会尽量开放,增强公众接触文物资源的便利性,大批文物藏品从库房走进展厅、走向观众。各个场馆藏品都是市博物馆的,人、财、物由博物馆统一管理,实行总、分馆模式管理。
一、与旅游结合做活藏品模式的基本特点
(一)免费与收费并存
醴陵文博开放窗口日常工作经费缺口很大,由于陶瓷博物馆、陶瓷科普馆、耿传公祠、渌江书院、陈明仁故居、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先农坛和东富寺、袁昌英纪念园等七处窗口常年对外开放,经费支出大幅增长。因此,2018年5月起对渌江书院、陶瓷科普馆、耿传公祠和袁昌英纪念园实施收费,其它场馆坚持免费开放。
(二)文化与旅游相融
醴陵旅游景点中绝大部分是文化文物景点,而文化文物景点也借地方发展旅游契机得以更好地对外展示。醴陵瓷谷、渌江书院、李立三故居都在创国家AAAA景区,渌江书院自2008年10月1日起对外开放,其渊远的历史、深刻的内涵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李立三故居是很多旅行社和前往炎陵旅游的游客的一个重要参观点;耿传公祠自开放以来成为热门景点,是醴陵 “官庄山水、枫林印象、黄乡民居”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
二、与旅游结合做活藏品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走样
2008年国家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后,醴陵坚持对市博物馆等场馆免费开放并不断丰富展览形式、充实展览内容,使陈列展览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为做好“活”字文章,大力推动旅游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实施部分文博窗口收费措施,但严格履行了价格听证程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实施以来未收到价格投诉。
(二)抓住地方特色,合理利用文博资源,增强旅游品质
文物资源可以引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些年,得益于地方政府对“旅游+文化”工作的重视,醴陵利用博物馆藏品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推出有影响的展示是:
特色类。利用醴陵陶瓷藏品资源,建有醴陵陶瓷博物馆、陶瓷科普馆。
人文类。除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醴陵纪念馆外,近年建设或布展了陈明仁故居、耿传公祠、渌江书院、袁昌英纪念园、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东富寺等,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三、与旅游结合做活藏品模式的主要意义
(一)是促进文旅融合的有益尝试
通过多年与旅游融合的探索,醴陵博物馆在15名正式编制的情况下,不断发展壮大,现聘有28名讲解员、22名保洁员、42名安保员。机构改革保留了副科级机构,加挂了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
(二)是增强博物馆造血功能的有效手段
首先,是对现有免费开放政策的必要补充。
其次,为地方财政减轻一定压力。
总之,醴陵博物馆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探索有利于博物馆事业发展,有益于让藏品“活起来”,坚守了博物馆人让藏品“活”起来的初心。
四、荣誉、影响:
(一)“活”在展览纷呈
形成了一馆一主题、一馆一特色展览的局面。常设展览从博物馆单一的《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展》基本陈列和《醴陵名人展》辅助陈列,增加到各个场馆推出系列展览:《陈明仁生平业绩展》《陶瓷科普展》《将军外交家——耿飚生平业绩展》《醴陵孔雀之歌——袁昌英生平业绩展》《世界衣原体之父——汤飞凡》基本陈列,《醴陵农耕文化陈列》《此身真在画图间——姜今书画精品展》《醴陵历史文化名城展》等辅助陈列。基本陈列《彩瓷之城——醴陵陶瓷文化陈列》《心泉润醴——渌江书院历史文化陈列》分别获湖南省十年(2006—2015)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评选精品奖和2017湖南省精品陈列奖。
(二)“活”在传播更广泛
醴陵众多文博景点作为文化服务机构,始终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优质服务延伸到每一名观众,与湖南华天、佳德、中信、瓷博等知名旅行社达成了合作协议。陶瓷博物馆和陶瓷科普馆服务陶瓷产业,成为醴泉窑、振美陶瓷、省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湖南工程学院的学习观摩基地和湖南省中非陶瓷研修活动学习观摩基地。醴陵瓷谷(核心项目是陶瓷博物馆和陶瓷科普馆)2015年入选“湖南省文化风情旅游小镇——陶瓷小镇”、2016年入载《美丽中国——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纪念册》并入围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2017年成为全国十个工业旅游基地之一。渌江书院、耿传公祠分别是省级、株洲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瓷博物馆和渌江书院是省科普基地和省侨联基地。
(三)“活”在经济效益提升
近年年均上缴财政门票收入在150万元左右。
(四)“活”在人气爆棚
除免费场馆外,收费场馆对公务接待免费、对特定群体按规定免费或优惠、对本地户口免费。近年年均接待观众100万人次。

能代表项目特点的一句话: 全域旅游背景下醴陵市博物馆通过“总—分馆”模式让藏品“活”起来是博物馆人的初心和使命。

荣誉、影响、作用、观众、流量: 近三年来,醴陵市博物馆陈列展览、文物征集、考古发掘、基础设施改造等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举办各类展览36个,接待观众325万人次,位居全省县(区)级博物馆之首。
醴陵众多文博景点作为文化服务机构,始终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优质服务延伸到每一名观众,与湖南华天、佳德、中信、瓷博等知名旅行社达成了合作协议。陶瓷博物馆和陶瓷科普馆服务陶瓷产业,成为醴泉窑、振美陶瓷、省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湖南工程学院的学习观摩基地和湖南省中非陶瓷研修活动学习观摩基地,已列为省科普基教育地、省侨联基地;渌江书院、耿传公祠积极传播红色文化,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耿传公祠、渌江书院、袁昌英纪念园入选株洲文旅“一卡通”,在电商平台醴陵融媒体“淘淘醴品”上线推广。

实施时间与目前状态: 2015年 运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