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杨家山墓群考古现场保护技术运用
时间:2020-10-09 18:36:22
杨家山墓群位于湖南省桃源县青林乡采菱城村。2016年1—3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桃源县博物馆抢救性发掘墓葬15座。出土陶器59件、铜器9件、石器14件、木器11件。年代为战国至西汉早期。杨家山墓群为战国古城采菱城的墓葬区,此次发掘为研究战汉时期沅水中游的墓葬制度、采菱城的聚落布局与变迁等提供了新资料,为采菱城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发掘现场运用最新技术对出土各类文物及时进行保护,将M1棺椁整体打包提取,运回工作站后开展实验室考古。
项目负责人:高成林,执行领队:王良智,主要参加者:李梅英、杨世球、袁辉
项目负责人:高成林,执行领队:王良智,主要参加者:李梅英、杨世球、袁辉
能代表项目特点的一句话: 湖南首次成功整体提取大型棺椁,将被“永久”保存。
荣誉、影响、作用、观众、流量:
杨家山墓群发掘虽属抢救性考古,但在发掘现场和后期整理过程中切实注重出土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尤其是在棺椁类木制品的现场提取和保护方面积累了经验,在全省具有示范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科学制定预案,注重出土文物的现场保护。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保中心李梅英全程参与考古发掘,在发掘现场及时对出土的木制品、铜器、彩绘陶器等进行保护,成功整体打包提取了M1的棺椁,这在湖南尚属首次,具有示范性作用。
二、及时开展出土文物的室内修复和保护工作。M1棺椁运回铜官窑基地后,首先对其开展实验室考古,室内考古发掘结束后,正式移交给文物保护中心,委托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编制了M1棺椁保护修复方案,申请专项文物保护经费,得到妥善保护,可以“永久”保存,成为认识湖南地区战汉时期葬俗葬具的重要实物标本。
三、桃源杨家山墓群M1棺椁目前陈列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铜官窑考古基地,其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措施得到业界同行的认可,先后已有数百人次的专家学者前来交流考察。
实施时间与目前状态: 实施时间:2016年1月至3月。项目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