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博物馆征集《南岳七十二峰图》

时间:2020-10-09 15:06:35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潇湘古道行走着一位中年男子,爬山涉水,穿州过府,沿途历经城邑村落、闹市僻野,登祝融之巅,观峰峦起伏,树木叠翠;濒湘江之湄,看舟帆远去,川流不息,遍览田园风光,漫步柳堤月色,他将目之所及的山川之秀,旷野之美,融于胸中,凝于笔端,绘成画稿,然后进行艺术创作,绘制出《南岳七十二峰图》卷。他就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萧云从。
萧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安徽芜湖人。善山水,亦长人物,为“姑熟派”代表人物。他师古人而创新,师造化而独特。山水画,融宋元诸家笔墨一体,丘壑布水墨着色,皴擦渲染,均显苍劲秀润,呈现出空间深度;点景人物,自然生动,屋宇、舟车、驮马安排得体。他先后绘制了庐山、峨嵋山、泰山、衡山四大名山及许多山水美景,《南岳七十二峰图》长卷无疑是其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这卷煌煌大作,记录了明代晚期三湘大地的人文历史和风景名胜,作者以写意的艺术形式及写实的笔墨技法,真实再现了湖湘大地的繁荣与秀丽。这幅作品,三百年间历经历史嬗变,不知多少人得以鉴赏与珍藏,最后从人们视线中消失。
文物征集犹如沧海拾贝,需要一双明眸,更需要一份机缘和运气。时光流转至1987年3月27日,那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当时蒋星星同志正在馆内宿舍午休,忽然同事叫他,说来了一位出售书画的人,让他去接待。当时蒋星星同志的工作职责就是征集文物,听说“文物”二字,神经立刻兴奋起来,赶到办公室,只见一中年男子手持一轴画卷站在那里,经过简短的交谈后,蒋星星同志从他手中接过画轴,细心展开来看,一幅“南岳七十二峰之图”呈现眼前,该图淡设色,作者从卷首“岳麓峰”至卷尾“回雁峰”将南岳七十二峰依山脉走势缀连成片,逐一排列,将城廓、府邸、寺观、村庄按地理位置分布罗列,长沙省城、湘潭、衡山二县及衡州府城均囊括其中,并以蝇头小楷标注峰名及地名,画幅下端,湘水顺河床曲折回旋,从画面穿流而过,泊舟过帆、沙洲水渚点缀其间,整个画面构图精巧,笔墨洗练,将蜿蜒秀丽的南岳七十二峰风光描绘得疏繁有致,宁静中透出盎然生机。并在卷尾题款“南岳七十二峰之图,崇祯九年岁次丙子十月,潇湘道中所见之景次第稿存,绘呈建翁老先生鉴定,钟山梅下萧云从”,款后钤印两方,一为白文篆书“云从”,一为朱文篆书“尺木”。细观画面,笔实墨沉,线条流畅,勾勒点划力度老道,纸上旧痕非岁月无以形成,至此,蒋星星同志暗暗有了“拿下来”的念头。
为了明晰这件文物的流传经过,蒋星星向原收藏者平江总工会的王先仁先生就画卷的来源进行了询问,据王先生回忆:该画卷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侵略者从南京掠携至平江,当时该部日军就驻扎在王先仁家。一天深夜,日军突然接令开拔,仓惶中将画卷遗漏在王先仁家中,从此该画卷就由王先仁家人保藏至今。王先仁有兄弟三人,经大家共商决定将此画卷出售给国家收藏机构,并委托王先仁办理。这次就是趁王先仁到广东出差中途在衡阳停留办事之便,前来联系办理画卷价售之事。听了他的讲述之后,我们一方面对他爱护国家文物的行为予以了赞扬,同时双方又就该画卷征购价格进行了磋商,通过一番议价,最终以三百元的价格征购了这幅《南岳七十二峰图》卷。要知道当时的三百元约等于一位普通职工近十个月的工资,这也是我馆那时单件文物征集价格中最高的一次。
《南岳七十二峰图》卷入藏以后,为了更精准的对该件文物进行确认,1987年秋,本馆馆长冯玉辉持画卷专程赴北京,邀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徐邦达等专家对画卷进行了评鉴,经鉴定确认为萧云从真迹。1994年,该画卷因系“姑熟派”代表人物萧云从的精品力作,且具有极大的史料研究价值,经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珍贵文物,这也是衡阳市博物馆收藏的字画类文物中唯一的一件一级珍贵文物。(参与单位:衡阳市博物馆 主要贡献者:蒋星星)

实施时间与目前状态: 2015年至2019年5年时间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