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五十二病方》是中国至今发现最早的方剂学著作。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资料:
1. 出土信息:
- 1973 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时没有书名,因目录列有 52 种病名,且病名之后有“凡五十二”字样,所以整理者据此命名。
- 帛书写在高约 24 厘米、长 450 厘米长卷的后 5/6 部分,出土时已经断裂破损、字迹模糊。
2. 内容概述:
- 篇幅字数:全书达 9911 字,现存 1 万余字。
- 疾病分类:全书分 52 题(实质上包括 100 多种疾病),每题都是治疗一类疾病的方法,少则一方、二方,多则 20 余方。提到的病名现存的有 103 个,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以外科疾病所占比重最大。
- 方剂数量:现存医方总数 283 个,原数应在 300 个左右,有少部分已残缺。
- 药物记载:收载药物 247 种,其中有半数为《神农本草经》所不载,有些药物使用了很古老的名称。
3. 治疗方法:
- 以内服汤药为主,同时记载了丰富的外治法,如敷贴法、药浴法、烟熏或蒸气熏法、熨法、砭法、灸法、按摩法、角法(火罐疗法)等,治疗手段呈现多样化。
4. 价值意义:
- 医学价值:填补了《内经》以来我国未有临床医学著作的空白,为了解西汉时期的医疗水平,探索中医药学发展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方剂学价值:所记载的方剂大多是由二味以上药物组成的复方,已初具方剂学的基本内容,反映了有理论指导、有实践意义的方剂学体系在先秦已初步形成。
- 临床经验价值:书中很多药物的功效和适应症都与后世医药文献和临床实践相吻合,保存着远古时期传流下来的若干方药,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票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