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 正文

耕读——绥宁百竹园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

2019-06-08 15:26:51     作者:张亚奇
一、项目分析
(一)区位分析
绥宁县附于邵阳市的西部。东部分别从北向南与洞口县、武冈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相邻;从北向南毗怀化的黔阳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直到与侗族自治县接壤;县总面积2927平方公里,管辖8个镇9个乡,215个村16个居委会;所在户口总人丁数达到38.48万,春秋时期绥宁县属于楚国黔中郡地,秦属于县,西汉是武陵郡镡成县地。1949年,湘西行政办公室由行政部门陪同。1958年,更改名为邵阳。1986年,它从属于邵阳市。 绥宁县有先天性资源,林业资源在湖南省排第一,湖南省是中国林业的重点县之一。绥宁拥有黄桑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金水湾5A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以及神滩花园和园林阁。
 
(二)项目定位
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巫水河中游的绥宁县长铺子乡袁家团村,占地规划面积约为171.2亩,此地的气候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该项目为绥宁小城镇生态建设示范点,是邵阳宜居生态旅游区之一。
(三)项目概况
百竹园占地面积约为171.2亩,场内天然植被丰富,景观较好,场地最大落差约为30米,场地主要以山地和林地为主,建筑用地很少。而百竹园的交通比较便利,接近绥宁县082县道。我们可利用此地的景观资源,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为人们设计一个舒适,优雅的体验场所。


(四)现状分析
1、地形地势
植被丰富,极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场地落差较大,主要为山地、林地,沿河的地形复杂,平面蜿蜒曲折。
2、人文
百竹园所在地人杰地灵,具有夜郎自大的传说,也有诗仙李白的诗词赞赏,有着极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此地将成为绥宁县展示地域文化的新场所。
3、交通
百竹园接近绥宁县082县道,交通较为便利,百竹园按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沿着大道到达休闲广场,一类是沿着山路步行到采摘园。



二、设计内容
(一)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提高自己的设计手法,在广范搜集资料的时候,联系实际所用的耕读设计元素,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耕读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整合所搜集的资料,运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展开设计思维,利用所学的知识,结合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出耕读文化的美。
意义:提高对绥宁百竹园农耕体验中心的布局设计,突出自己的创新意识;为人们提供一个修身养性、愉悦心情、缓解压力和满足精神需求的休闲娱乐空间。农耕体验中心景观设计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设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农耕体验中心景观设计的好坏会影响着人们对田园印象的评价,农耕体验中心景观设计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需要历史与文化的熏陶。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结合绥宁当地的文化特色,运用现代的手法,建立一个具有文化内涵、休闲、舒适的农耕体验中心是对耕读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做这个方案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体验田园生活的完美场所,在设计中融入绥宁百竹园当地文化特色,展示绥宁的人文气息,加深绥宁的历史底蕴,为人们打造理想的生活体验环境。
(二)设计理念及主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人必不可或缺的。文化是一种内涵、是一种修养,那些没有自己本文化的民族多数是没有根基的,即使有,也是及其不稳定的。百竹园的地理环境不仅风光秀丽,而且人杰地灵,在很多的本土文化各显神采的时候,它也演绎着一段又一段的传奇佳话。耕读文化经历时间的洗礼,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农耕体验区是其中最具表达性的文化体验的一种,是能够表达出耕读文化的重要方法。农耕种植区从早期的以满足人们食物及温饱为目的的需要逐渐转变为旅游度假的体验场地,为人们营建出一种到处充满耕读文化氛围的空间,来使其体验的顾客可以在这里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品茶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视起来。对于休闲类场所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所以,该套方案的设计既要满足耕读文化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精神的享受以及心灵的触动。所以该套设计方案的主题为:耕读——绥宁百竹园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
(三)设计思想及元素
本方案为绥宁百竹园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采用的是农耕文化的种植以及形态、成长过程作为设计元素。把农耕元素作为百竹园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的基本点,从室外的构筑到种种周边环境的设计,都透露着浓厚的耕读文化气息,虽然对于耕读文明的表现手法有所不同,但是设计的核心是要体现出耕读文化的内在含义,也要充分反应出耕读文化的独特的思想艺术特征。百竹园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是一体化设计,任何设计元素都不能单独提取去设计,但需要与其它元素相互结合,以反映整个空间的文化特色及品位,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是农业文化元素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最广泛使用的百竹园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是农业元素的抽象。这使得艺术特色更加丰富,连续的提取和加工,不仅实现了传统农业文化的创新应运,而且丰富了现代农业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的设计形式,使农业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更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本案设计运用农耕为设计元素,通过农作物的种植 、生长、收割等一系列体验过程为元素的动态变化,使得百竹园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富有生命力,营造出一个轻松、休闲、娱乐的文化体验中心。
(四)功能分区及小品
绥宁百竹园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从功能上主要分为:居住区、休闲才艺表演区、农作物种植体验区、中心观赏区、文化游廊区等几大部分构成的主要功能区。
该方案的交通路线设计,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考虑人流集中的地方,注重人车分流,避免造成拥堵混乱。综合考虑道路的造型、路宽、使用人群等方面,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将道路划分为车行道与步行道,设计人车分流;运用景观造景手法,将道路设计与景观节点设计相结合,可连通小区内各大大小小的景观区域,让道路规划更加合理,有序,人们可以在行走的过程中欣赏美景。
该方案的小品设计,结合绥宁当地的文化内涵与主题文化相结合,突出主题的同时体现耕读文化内涵,设计出耕读主题元素,突出耕读文化的图示、纹样、人文背景墙等,展现当地的独特魅力。
该方案的道路铺装,多采用曲线分割路面。青石板道路与草坪的结合设计,增加人们在游览的趣味性。
该方案的照明设计,参照绥宁的当地文化特色,融入主题元素,设计出符合该方案的照明布置,让人们在夜间也能享受到绝美的景色。
以绥宁当地文化特色为主:创作一系列主题路灯设计;把设计主题与耕读文化相结合,设计出更符合当代审美的现代路灯。总之,耕读——绥宁百竹园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是一种模拟设计,不仅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更加美丽和舒适的生活空间。以艺术的形式,满足人们的需求。目的是通过整体的功能区域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便捷的环境。
(五)总结
耕读文化经历时间的洗礼,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农耕体验区是其中最具表达性的设计体验的一种,是能够表达出耕读文化的重要方法。本方案采用的是农耕文化的种植以及形态、成长以及果类的采摘种植过程作为设计元素。把农耕元素作为百竹园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的基本点,从室外的构筑到种种周边环境的设计,都透露着浓厚的耕读文化气息,虽然对于耕读文明的表现手法有所不同,但是设计的核心因素是耕读文化,充分反应了耕读文化的思想艺术特征。在百竹园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耕读元素的抽象化处理,在不断的提取与加工中,使艺术特色更加丰富浓厚,既实现了对传统耕读文化的创新利用,同时也丰富了现代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的设计形式,使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景观设计更加具有艺术文化气息。因此,农耕体验区的设计也越来越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迎合,从外在建筑形态到室内装饰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仅强调农耕体验区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强调其文化思想内涵,为人们提供一个修身养性、愉悦情、缓解压力和满足精神需求的休闲娱乐空间。

票数:1

立即投稿 个人中心 宣传视频

0731-84326220(外联) 0731-84329951(新闻)
0731-84329948(合作及广告)

版权所有: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ICP备案号: 湘ICP备10011883号